Peoples and Musics-Middle East-chi

中東

民族及音樂

民族

人口:約三千六百至四千六百萬

主要居住地: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遜尼派、阿列維派),雅賽尼教、雅茲迪教

語言:庫爾德語(波斯語系)

  • 庫爾德人相傳於十至十六世紀在伊朗西北部冒起,並在該處建立了不同的王國和公國,他們的據地後來就處於土耳其的鄂圖曼帝國和伊朗的薩菲帝國之間。
  • 今天,庫爾德人主要居住於四個不同的國家內。他們跟居住國的關係時有緊張,而這不但因為政治原因,也因為庫爾德人信仰伊斯蘭教的一些非正統教派,甚至是非伊斯蘭的古老宗教。雖然如此,在其他國家的庫爾德僑民,譬如二十世紀中葉的亞美尼亞僑民、或當代的德國僑民,還是積極地保存其文化。

音樂

庫爾德傳統音樂在土耳其、伊拉克和敘利亞以稱為「登貝支」(dengbêj)的史詩演唱為主。這種演唱的旋律取材自在庫爾德人傳統生活上有重要地位的哀歌,並以清唱為主,在二十世紀後期才開始以其他樂器伴奏。常以撥弦琴巴拉瑪(bağlama)自彈自唱的一眾當代庫爾德歌手,也深受登貝支風格的影響。此外,以雙簧管「佐吶」(zurna)和大鼓「達武」(davul)伴奏的舞曲「戈文」(govend)也很常見。

在伊朗,信奉當地獨有的綜攝宗教「雅賽尼教派」(Yarsanism)的庫爾德人,他們的獨特音樂傳統中最重要的是一種跟中亞各種「都塔爾」非常相像的四線撥弦琴 「彈布爾」(tembur)。彈布爾音樂的旋律以距離小的音程為主,有說這顯示旋律歷史久遠。雅賽尼教派的信徒視彈布爾為神聖的樂器,是宗教儀式中的主要樂器。

民族

人口:約五千二百五十萬

主要居住地:伊朗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什葉派)

語言:波斯語(伊朗語系)

  • 波斯人是伊朗的主要民族,在公元前九世紀或更早以前已經居住在今天的伊朗地區,並在此建立了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帝國,如公元前五至三世紀的阿契美尼德帝國和十六至十八世紀的薩菲王朝。
  • 波斯文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其文學不但在伊朗廣受愛戴,對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文學也有重要的影響。詩人如哈菲茲和海亞姆的作品自十八世紀開始對西方的文化也有深遠的影響,直到今天,詩人如魯米的作品在歐美仍然深受歡迎。此外,伊朗的文化產品如電影和地毯等也在全球享負盛名。

音樂

波斯傳統古典音樂的基礎,是一套名為「達斯加」的系統。這套系統按著伊朗音樂獨有的音階,發展出一套豐富的旋律藍本,用以創作散板的波斯古典神秘詩歌頌唱,以及節奏豐富的間奏曲,並規範如何串連不同的樂曲。這套音樂系統跟阿塞拜疆的木卡姆系統非常相近,但伊朗古典音樂即便氣氛高漲,也相對內斂。其主要樂器有彈撥樂器「色塔爾」(setar)、「塔爾」(tar)、揚琴類樂器「桑圖爾」(santur)、提琴「卡曼恰」(kamanche)、直笛「耐伊」(ney,跟土耳其的耐伊相若),以及手鼓「冬巴克」(tombak,中東達布卡鼓的近親)等。而卡農琴雖然於十七世紀在波斯音樂中消失,但二十世紀又重現了。

除了古典音樂,伊朗亦有許多不同的地區性的音樂傳統,而其中一個最著名的,是伊朗東北部呼羅珊(Khorasan)地區的史詩歌手「巴噶什」(bakhshi)傳統。當中有波斯裔、庫爾德裔和阿塞拜疆裔等的歌手。他們有一樣的曲目,而他們大部分都能以伊朗、庫爾德及阿塞拜疆三語演唱。歌手們用二弦撥弦琴「都塔爾」自彈自唱,而他們的都塔爾跟土庫曼的比較相像。

民族

人口:約五千至六千萬

主要居住地:土耳其、北塞浦路斯

主要宗教:伊斯蘭教(遜尼派)

語言:土耳其語(突厥語系)

  • 土耳其人,又稱為安納托利亞突厥人,是突厥人一個名叫烏古斯的部族的後裔。他們來自中亞,信仰伊斯蘭教,於十一世紀遷進安納托利亞半島,並於十五世紀建立鄂圖曼帝國。帝國版圖最大時,曾同時管治中東、北非以至南歐的大部分土地,直至1922年成為土耳其共和國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帝國之一。
  • 土耳其傳統文化十分多樣化:國際化的鄂圖曼帝國的古典宮廷文化,跟伊斯蘭世界其他的宮廷文化一脈相承;安納托利亞腹地的鄉村文化,則被推廣為最純正的土耳其文化。前者的代表,可舉苦行僧旋轉舞儀式;後者則有演唱傳統敘述詩,如講述烏古斯部族歷史的《科爾庫特之書》。

音樂

土耳其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種類,是稱為「土爾庫」(türkü)的民歌。土耳其共和國在1923年成立以後的幾十年間,一直在全國各地收集不同地區的傳統民歌,當中有許多作者身分不明,但這卻反證這些歌曲深入民心,被視為公共財產。此外,演唱長篇史詩和道德教化歌曲的遊吟詩人「阿希克」(ashik)也廣受歡迎。他們跟阿塞拜疆的阿希克、土庫曼的巴克什、伊朗烏茲別克花喇子模的巴噶什的傳統有許多相同之處。土爾庫和阿希克的演出都是以撥弦琴巴拉瑪(bağlama)作伴奏。土耳其其他地區如北部的黑海沿岸、西南部的愛琴海岸、中部錫瓦斯(Sivas)地區等都有其獨特的音樂傳統。

另一方面,土耳其的前身鄂圖曼帝國的古典音樂系統,則跟烏茲別克的六套瑪卡姆、維吾爾的木卡姆、伊朗的達斯卡和阿塞拜疆的木卡姆等古典音樂系統都有共通之處。這套系統稱為瑪卡姆(makam),可用以作散板的即興演奏或創作樂曲和歌曲,並可湊合成稱為「法索」(fasl)的組曲。在鄂圖曼帝國的年代,創作或演出這種音樂的不但有土耳其人、還有住在伊斯坦堡的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塞法迪猶太人和羅姆人(或稱吉卜賽人)。其樂器有撥弦琴鄂圖曼彈布爾(tanbur,烏茲別克維吾爾彈布爾的遠房親戚)和烏德琴(oud),直笛耐伊(ney),箏類樂器「卡農」(kanun)和提琴「卡曼恰」(kemençe)等。這種音樂跟以蘇菲派教團梅夫拉維教團著名的苦行僧迴旋舞儀式的音樂關係十分密切。